翡翠原石的特点有皮壳、松花、蟒、癣和雾。翡翠原石分为原生矿和次生矿两种;其中原生矿又可称为新坑无皮石;次生矿是指翡翠原石成矿后经过长期风化作用,与各种外界应力作用形成的形状各异,带皮的翡翠原料;可以根据翡翠原石表面的特点,判断其内部的结构好坏。
1/
皮壳
大多数翡翠原石有风化壳,称为皮壳,皮壳较粗糙、有沙粒感的翡翠原石,称为砂皮石,砂皮颜色可分为:白砂皮、黄砂皮、铁砂皮、黑乌砂皮,可根据翡翠皮壳的颜色、致密程度、光润程度、厚薄等,推断翡翠内部颜色、透明度、净度、结构等优劣程度。
2/
松花
“松花”是翡翠原石皮壳上绿色的表现,也是翡翠原石内部或浅层绿色在皮壳表面的一种表现。根据松花颜色浓淡、数量多少、形态的变化,可推断翡翠内部颜色的变化和分布。
3/
蟒
“蟒”是描述翡翠原料的术语,指翡翠中的绿色条带在风化壳的表现形态。呈凸起的曲折细脉状分布在风化壳表面,犹如一条蟒蛇盘卷,这是判断有无颜色及颜色分布状态的依据。蟒带的形态、颜色、走向、倾向是判断翡翠绿色变化的重要标志。
4/
癣
癣是指在翡翠原石皮壳表面上出现大小不同、形状各异,呈黑色、深绿色或灰色的印记叫做癣。它是一种与翡翠绿色有关联的表现特征,是铬离子的提供者,俗称“癣吃绿”,或“绿随黑走”。癣的主要矿物成分是碱性角闪石,一般呈柱状、纤维状集合体,呈靛蓝色、蓝黑色,往往围绕辉石,与皮壳周围物质有明显的颜色变化。
评论( ) 展开全部评论>
发表
评论成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