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清两代白银作为主要货币流通,铸锭盛行。
银锭的价值是实物相等,是纸币不能比拟的
1.在中国的明清时期,自16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20年代的280年间,在海上对外贸易中,有大量白银流入中国。中国对外贸易出超,大航海时代开发美洲银矿。银子→美洲→殖民者(欧洲)→中国(贸易出超)。
2.明清皇粮国税交的是银子不是粮食,促使银子货币化。
3.中国铜矿,金矿缺乏。金子太贵,铜钱太贱。银子刚刚好。
4.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,货币需求量大,资本主义萌芽。
……
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决定,明朝社会商品经济较之前代有较大发展,人们需要一种贵金属充当货币角色。铜钱量大而价贱不再适合社会需要,而从宋代开始出现的纸币由于并非从银行体系诞生,而是更多为政府财政服务,其先天不足,社会公信力不高。
从明代开始,中国的海外贸易有了进一步发展,随着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。东西方的贸易大大增加,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大批出口,而原产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,使得中国采用银本位成为可能。
明朝政府的措施进一步巩固了白银的地位。在明代中后期,规定使用白银缴纳税款。